• 首页
  • 深度游
  • 丝绸之路 行摄青海湖、茶卡盐湖、敦煌、张掖丹霞、祁连山、嘉峪关(9日行程)

丝绸之路 行摄青海湖、茶卡盐湖、敦煌、张掖丹霞、祁连山、嘉峪关(9日行程)

更多介绍

【注意事项】
【高原反应】高原反应是人到达2700米以上的高原环境后,身体为适应因气压低、含氧量少、空气干燥的环境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,表现为头疼、心慌、气短、难以入睡、胸闷,一般1-3天会有所好转;初上高原要避免过于兴奋,不要剧烈运动,前几天不建议洗澡,多穿衣物,避免着凉,饮食要高糖,不要饮酒。本次大西北路线,全程平均海拔1800米,一般人不会出现高反
【气候】早晚温差极大,长袖长裤是必备衣物;夏季高原紫外线强烈,做好防晒工作。
【饮食】西部地区饮食以牛羊肉和面食为主,容易上火,多食水果,忌暴饮暴食,以免腹泻;
【住宿】沿途我们将入住特色的宾馆/客栈/农家。每一个地区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,除了选择面过广的兰州外,其他地区的住宿经过对比都是这个地区条件最好或最有特色的。但限于西部高原地区,条件仍然很有限,会抱怨者请慎重考虑!
【交通】本次旅行跨越青海、甘肃两省,基本以汽车为主要交通方式,整个大环线约2200KM
【飞机/火车】为什么我们不包来回机票火车票,因为momo并不能保证能拿到比个人更便宜的机票,而且统一购置票务会增加退改的难度!
【其他】手机在各个地区信号都是有的,可以保证每天和家人沟通;西宁有ATM机取款方便;旅行中每天可以充电,当然带上充电宝是再好不过啦
二、有关高原反应的一些常识:
1.对高原病患者而言,给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,若有休克现象,应优先处理,注意失温及其他并发症。
2.应将病患移至无风处,并立即卧床休息,注意保暖,防止上呼吸道感染,同时严禁大量饮水。
3.若疼痛严重,可服用镇痛剂止痛。如果仍不能适应,则需降低高度,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。一般而言,出现高原反应的患者降低至平地后,即可不治而愈。虽然如此,严重的患者仍需送医院处理。
 
三、小帖士:
1.在高原晚上睡觉喘不上气怎么办?
高原缺氧影响通气,人们常常会感觉呼吸比较急迫、喘气厉害,睡不踏实,这种情况比较正常。建议在高原区晚上睡觉尽可能垫高头部或尝试坐着睡也可以,以便使呼吸顺畅一些。
2.刚上高原就吸氧好吗?
首先,并不建议人们初入高原就急于吸氧,因为这样会影响人体对高原海拔以及气候条件适应性的及时建立,当然这适用于高原反应比较小的一类人。如果高原反应比较严重且身体虚弱,则建议及时吸氧,尤其是在夜间,因为这样有助于减轻人们的高原反应症状,获得良好的休息,保持体力。
3.高原皮肤如何何养?
建议一定要在高原地区使用防晒指数较高的护肤产品,尤其是脸部的鼻子、颧骨、耳根部位更应涂抹充分,因为这些部位的皮肤比较细嫩,更易晒伤、脱皮。防晒霜可不能贪便宜,防晒系数大于15的为佳。防晒剂需涂抹一段时间与皮肤结合后,才能发挥最佳效果。旅行中难免会流汗,最好每隔一两小时涂一次。戴帽子很有必要,但别把帽子带得太紧,这样脑门很容易长豆豆。同时格外需要注意的就是嘴唇。在西藏,嘴唇是很容易开裂的。一定要准备唇膏。
另外,保持心境平和是有利于保持你的皮肤的;即便条件有时候比较困难,但是还是要多吃水果和蔬菜。保持皮肤好的另一个偏方是: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洗脸,早上起床最好不要洗脸。超过10天的长时间野外活动,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条件,最好就不要洗脸,灰扑扑的一般对皮肤有保护作用,当然,涂一点酥油会效果更好。有点脏不怕,怕的是洗得太干净很容易晒脱皮的。
4.高原上戴隐形眼镜行不行?
  戴隐形眼镜最需要注意的是清洁问题,如果高原地区有较大风沙,建议最好不戴。但隐形眼镜戴与不戴,与高原海拔关系不大。
5.初到高原感觉发烧、耳背,正常吗?
因为人们在高原的血压值较之在平原地区时会有所升高,所以身体感觉发热是正常的,一般在高原的体温会比平时正常体温高0.5℃至1℃,但如果在发热的
同时还伴有身体的其他不适,就应及时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,如是由感冒引起的发烧,患者应迅速撤离至海拔较低的地方进行治疗。在高原地区出现耳背现象属于正常,这是由于身体缺氧造成的听力障碍。
6.在高原上可以喝酒吗?
建议在高原地区不要饮酒,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因为饮酒会加重人们心脏和血管的负荷,而且常常会加重高原反应,甚至诱发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。
【免责声明】
户外活动有诸多不可控的因素,不同的地理环境、强度、技术难度、危险度各不相同,请根据自己的体力、经验和装备状况选择参加。选择参加活动,即表明报名者经过合理判断,同意自行承担户外活动中的所有风险,包括利用交通工具及其他第三方设施的风险;对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,属于不可预知或即使预知也无法避免的安全事故,由投保的保险公司承担意外伤害保险赔付,本俱乐部、领队不为此承担责任;如因报名者个人不遵守活动规定和领队要求,自行其是而造成事故(包括环保事故),除自负其责之外,还应对因此给他人所造成的损失负责。

他们已关注

265k人已关注
扫码关注8264平台更多活动
我们拥有100w+ 精准的户外爱好者用户
微信号:kongxg8264